综合新闻

首页» 综合新闻

我校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 打造智慧教育新高地

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校以“数智赋能、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系统性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等工作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

DeepSeek研究平台落地:驱动教学科研协同创新

学校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推进deepseek在校内的部署工作,搭建“科技大学星火大模型”研究平台,为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攻坚、服务地方等方面提供先进的AI实验环境。学校积极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基于DeepSeek的科研项目,推动“技术+实践”融合培养模式;联合高校、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探索AI在行政管理、教学辅助等校内场景的深度应用。支撑河北省发改委“十五五”规划撰写项目,以AI技术助力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

数智化教学全面升级:五大维度构建智慧教育体系

学校聚焦课程建设、课堂管理、教学数据整合、教学活动记录及质量评价五大核心领域,推动教学场景全方位数智化转型。推进数智化课程建设,构建“AI+学科”课程设计平台、开发数智化特色课程、搭建课程资源智能推荐系统、构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打造智能课程生态。加强数智化课堂管理,升级多媒体教室“感知—互动—反馈”一体化智慧空间、开发课堂智能管理系统、利用AI技术加强教学过程协同管理,构建智慧教学场景。优化数智化教学资料收集,建设校级教学大数据中心、部署智能终端设备、构建标准化教学数据库,实现数据全链整合。做好数智化教学活动记录,采用智能录播系统全程记录课堂教学活动、加强教学行为智能分析,推动教学全程留痕。完善数智化教学质量评价,引入同行评教、企业导师评学等多主体评价机制、构建教学质量预警模型,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反馈机制。

打造“科研智慧大脑”:推动学校创新能力提升

当前,学校正深度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重点学科科研工作的融合,通过AI大模型赋能多领域研究创新与科研管理升级。在食品科学领域,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型构建已覆盖食品腐败微生物生长动态预测、营养组分健康效应分析、个性化膳食调控技术开发等方向,结合合成生物学与纳米载体技术,推动食品营养精准干预技术的智能化突破;在机器人领域,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团队聚焦AI的机器人环境感知技术开展了研究,借助智能算法探索机器人复杂操作行为自主学习,实现机器人协同控制,提升机器人复杂操作功能等;在环境科学领域,借助AI技术实现多源环境数据(如气象、水质监测)的实时处理与深度挖掘,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精准预测污染扩散趋势,为环境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材料化工领域,通过AI加速材料成分设计、与实时传感器数据结合的化工过程模拟,开发性能预测模型、焊接缺陷智能识别系统,推动传统研发模式向数据驱动转型。与此同时,科研管理系统也将通过集成DeepSeek技术,构建跨学科知识图谱、动态数据看板及智能问答服务,实现从“事务处理”到“智慧决策”的转型,助力学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迈向更高层级。

夯实技术底座:校企共建智能基础设施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同步推进基础设施优化,包括整合校内数据资源、搭建共享平台、接入DeepSeek提升信息系统智能化水平等。统筹利用校内外算力资源,为师生提供低成本、优质算力服务,降低科研算力门槛;整合校内多源数据资源,构建标准化共享平台,优先向AI科研团队开放,加速技术研发进程;在一网通办、企业微信等平台深度集成DeepSeek技术,实现公文智能撰写、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全面提升校园服务效能。

此外,教师培训中心还推出“2025年教师数字化能力赋能工程”培训,内容涵盖工程数字化理念普及、数字化能力提升实操、数字化能力提升进阶培训、AI赋能教学研讨沙龙、数字化能力提升直播课程平台建设等,赋能师生成长,提升数字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