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综合新闻

系统化培训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能力进阶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部署要求,2025年上半年,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系列培训,推进教师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

顶层设计:锚定教育数字化战略,统筹规划教师培训体系

教师培训中心联合教务处、高等研究所、科研院等多部门,围绕“AI+教学”“AI+科研”等核心场景,设计了人工智能工具应用、教学模式创新、科研范式转型、智慧课程建设等线下线上培训课程、工作坊,推出“2025教师数字化能力赋能工程”。通过“通识能力—学科融合—技术创新”三级递进式培训体系,为教师适应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提供支持。

分层赋能:打造“学、研、用”一体化培训模式

AI+通识,专项训练营实现AI技能大普及。年初,开设“DeepSeek赋能教育教学专项训练营”,聚焦DeepSeek三大核心问题:“是什么——解析AI技术原理与功能定位”“能干什么——覆盖教学科研全场景”“怎么用——实战演练DeepSeek与豆包等AI工具在教案设计、课堂互动、论文写作、课题申报、智慧课程设计教学创新等方面的实施方法”,深化教师对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基本认知,累计1300余名教师参训。

AI+助手,线上研修构建资源整合平台。依托教师发展与服务平台开设“数智赋能”学习专栏,上线《基于AI赋能的智慧课程建设》《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课堂》等63门精品课程,涵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AI 赋能教学实践、知识图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等方面分享、使用 AI 赋能教学的体验与研究成果等内容,涵盖AI技术前沿、教学实践创新等内容,并联动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超星学习通等平台,为教师教学提供课程、案例库等优质资源和AI辅助技术支持,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AI+专业,学院定制推动学科融合创新。精准对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持续推出“学院定制”培训活动,以“按需服务,精准滴灌”赋能教师发展,助力数智技术与学科专业特色的深度融合。食品与生物学院聚焦“AI+食品分析”知识图谱构建,理学院探索DeepSeek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联合探究智慧课程系统设计及教学实践策略、要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AI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推动了数智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

AI+创新,工作坊促进课程科研双革新。举办“智慧课程建设实操工作坊”,40余名参训教师在专家指导下,依托AI课程开发平台完成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通过“学情智能诊断—多模态资源整合—课堂交互优化”的完整闭环实践,掌握智能教学设计工具链的应用要诀。选派10余名教师参加“AI 教学场景化应用与智慧课程建设实战工作坊”,深入探讨知识图谱建设、智能体开发等智慧课程落地方案,深化对数据驱动教学创新的认知理解。选派40余名青年教师参与“DeepSeek科研进阶工作坊”,系统学习如何利用DeepSeek构建学科知识图谱、清洗问卷数据、生成论文框架,并在专家指导下完成“学科知识图谱构建—研究设计优化—论文智能写作”全流程实战演练,深度体验AI技术赋能科研创新的实践价值,推动科研范式向“数据驱动”转型。

生态共建:构建“平台+环境”支持体系

服务层面,持续优化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实现教师学习发展智能一体化。上线“河北科技大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时认定”系统,打通教师发展与服务平台门户端与微信端,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教师个性化学习、培训全流程管理、教师成长档案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环境层面,以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契机,鼓励教师将数智技术应用到教学创新比赛中,举办骨干教师分享沙龙,探索AI技术赋能教学的实践路径,营造“敢用、善用、创用”AI技术的氛围,形成“学习—实践—分享”良好生态,提升教师发展的服务效能。

接下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优化教师培训工作,在理念革新、技能提升、生态优化三个维度上协同发力,完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能力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