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综合新闻【牧星·青语】刘学强:一位食品人的“食”践和“食”干
更新时间:2025-06-04 15:55:00 来源:教师培训中心、食品与生物学院、宣传部
在河北科技大学这片创新与梦想交织的热土上,青年教师们正以蓬勃的朝气、扎实的学识和无私的奉献,书写着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动人篇章。为展现我校青年教师的榜样力量,特开辟“牧星·青语”栏目,聚焦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领域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代表,聆听他们用青春书写的教育诗篇。
在河北科技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青年教师——他从这里出发,带着求知欲继续深造,满载而归后,以赤子之心回馈母校培养。刘学强,一位从河北科技大学本科成长起来的“食品人”,用十年光阴完成了从学子到师者的蜕变。从“学生”到“老师”,从“科研新秀”到“团队骨干”,他的每一步都印刻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创新的执着,以及对“兴业尽责”校训的生动践行。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90后”副教授,聆听他如何用“食”践、“食”策与“食”干,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教师的奋进篇章。
以心育心,筑梦成长之路
“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师生间心灵的共鸣。”这是刘学强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的课堂上,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概念与数据,而是化作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有趣的科研故事。他喜欢在讲解食品生物技术时,突然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让你设计一款‘超级酶’来提升面包的口感,你会怎么做?”学生们瞬间被点燃热情,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而他则笑着引导大家抽丝剥茧,从分子结构到工业应用,一步步揭开科学的奥秘。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他大胆尝试翻转课堂,让学生化身“科研小分队”,亲自设计食品酶制剂的表达、改造及应用相关方案。“刘老师的课就像在追一部科学综艺,永远猜不到下一秒会有什么惊喜。”学生们这样评价道。这份用心没有白费——他的课堂连续两年获得教学质量考核优秀,带领的学生团队更是多次捧得全国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奖项。更让他欣慰的是,那些曾经在实验室里手忙脚乱的孩子们,如今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科研新秀。每逢教师节,他的手机总会叮叮咚咚地响起,天南海北的问候挤满了屏幕:“老师,我的第一篇SCI终于发表了!”这份情谊温暖且深厚。
成为硕士生导师后,刘学强将更多的心血倾注在研究生培养上。实验室里,常常能看到他俯身指导研一新生调试仪器的身影。“别着急,科研就像做菜,火候到了自然就成了。”他这样安慰进展缓慢的学生,同时细致地帮他们分析每一个实验细节。每周的组会上,他既会严格把关数据质量,又会用幽默的比喻化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从文献阅读到论文投稿,从学术报告到会议交流,他带领学生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目前高年级研究生均有中科院一区TOP论文的发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成为了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这个团结奋进的科研团队正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智启未来,勇攀科研高峰
科研之路从来不是坦途,但刘学强始终坚信,“创新是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更是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入职后,他迅速融入食品加工及安全控制团队,在郝建雄教授的指导下,在科研的道路上突破自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欣慰的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一区TOP论文8篇)、EI收录2篇。
近五年来,刘学强围绕食品酶工程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基于国内自主知识产权面制品改良用酶的缺乏需求,用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手段,创制了3种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酶,实现了高效表达和工业应用,为面食加工注入了“活力因子”,使面筋网络更坚韧,也延长了保质期,尤其在全麦产品的加工性能、口感和营养品质提升上效果显著。啤酒酿造研究中,研发的酸性耐热半纤维素酶如同为糖化装上 “加速器”,有效解决过滤难题,提升酿造效率的同时,让啤酒口感更醇厚、层次更丰富。针对玉米芯和山楂籽等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不足等问题,挖掘了葡萄糖醛酸木聚糖酶和乙酰化木聚糖酶,设计了高温蒸煮喷爆耦联生物酶制备玉米芯和山楂籽低聚木糖策略,实现了成果转化,提升农业废弃物附加值的同时,丰富了当前益生元的种类,为后续开发更多功能性食品提供了可能性。这些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创新成果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食品酶工程领域的知识体系,更在实际应用中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经济效益提升。
躬身力行,践行教育使命
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之外,刘学强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学院建设。他深知,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作为学院科研助理,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申报和科研考核材料整理,每一份申报材料他都要仔细核对,确保申报质量。他担任食品系工会小组长,组织系部教师积极参与学院各项活动;作为食品2201班博士班主任,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他的带领下,所带班级先后获得3项校级集体荣誉,多名学生在国家级竞赛中崭露头角。近年来,食品学科的争博工作是学院的重点工作,他全身心投入到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申请工作中,协调各方力量,收集整理资料,反复打磨申报材料,那段时间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虽未成功,但竭尽全力。
“刘老师,会议手册还需要再核对一遍吗?”筹备2024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年会期间,从会场布置到嘉宾接待,从资料装袋到流程把控,他事无巨细地参与每个环节,确保会议圆满成功。此外,他还参与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期考核、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等多项专业发展及学科建设等工作。这些公共事务的参与和付出,赢得了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誉,也锻炼了自己。
从青涩学子到青年学者,从实验室的新人到团队的骨干,刘学强在河北科技大学这片沃土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食”代新篇。他像一位孜孜不倦的“美食科学家”,在教书育人的厨房里烹饪知识的盛宴,在科研创新的实验室调配科技的秘方,更在学科建设的舞台上端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硬菜”。未来,他将继续追逐梦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